德國作家歌德曾將建筑喻為“凝固的音樂”,法國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說:"人類沒有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藝術寫在石頭上。"
從遠古時代的洞穴到現代社會的高樓大廈,建筑的發展見證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也深刻體現著人類文化的印記。不同文地域、民族、時代的建筑藝術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相同的是它們都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內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建筑吧。
一、地中海建筑風格
白墻紅瓦、回廊、穿堂、過道……這些經典的元素構成了鮮明的地中海風格建筑。
西班牙的蔚藍海岸、白色沙灘;
南意大利的金黃向日葵;
南法的藍紫色薰衣草,希臘的藍天、白村莊;
北非的土黃沙漠、紅褐巖石。
這些明亮絢爛的色彩在充足的地中海陽光照射下,共同構筑出了地中海風格中最為經典的色彩搭配。
二、意大利建筑風格
市政廳、廣場、鐘塔等象征著資產階級的建筑伴隨著“文藝復興”運動一同出現在了意大利,這些建筑細節處理精妙、貼合自然脈動、富有生命力。
陽臺與窗間的鐵藝更是成為意大利建筑風格的一大亮點,在保留傳統羅馬建筑風格特色的同時,更提升了住宅的整體韻味。
尖頂、石柱、浮雕……無不彰顯著意大利建筑風格古老而又雄偉的歷史感。
三、法式建筑風格
法國的“浪漫”使出了名的,這種浪漫也在法式建筑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法式建筑不甘于簡單的協調,反而更為崇尚沖突所帶來的獨特美感,從而呈現出獨有的法式浪漫。
四、英式建筑風格
灰、藍、綠等顏色的巧妙結合賦予了英式建筑動態的韻律與美感。坡屋頂、老虎窗、女兒墻、陽光室等建筑語言和符號的運用以及流暢的建筑線條充分詮釋著英式建筑所特有的莊重、古樸。
五、德國建筑風格
德式建筑重視建筑本身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簡樸明快、色彩莊重、質量與功能并重。你能想象到的德國的樣子,便是德式建筑的樣子。
六、美式建筑
開放、自由,是大多數人對美國的印象,而美式建筑也很好的詮釋了這兩點。大窗、閣樓、坡屋頂、充滿活力的街區無不彰顯著美式的自由與開放。
七、中式建筑
中國傳統建筑講求“天人合一、渾然一體”。新中式在傳統中國建筑風格的基礎上通過現代材料與手法進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在整體風格上仍然保留著中式住宅的神韻和精髓。
當代藝術家簡森在《世界美術史》中說:"當我們想起任何一種重要的文明的時候,我們有一種習慣,就是用偉大的建筑來代表它。"
無論是何地何種風格的建筑,其文化內涵都表明,建筑藝術風格的形成和發展不只是物質因素的作用,還是精神文化因素促成的結果。建筑是文化的凝聚和沉淀。建筑的味道就是一點一點文化氣息的逐次積累,城市的味道就是一件一件建筑藝術品的百年沉淀。而建筑模型則是匠心與文化的融合與濃縮,透過小小的建筑模型我們可以一窺建筑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底蘊,也可以從中感受都建筑設計師的無限才思。建筑模型除了能夠展現深厚的文化內涵之外,還極具現實意義。
例如:
房地產商可以使用建筑沙盤模型展示樓盤,凸顯樓盤優勢,輔助消費者了解樓盤,從而加快樓盤銷售。
教師可以利用各類模型輔助教學,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學習相關知識。
船舶公司可以利用船舶模型,研究優化升級船舶設計,為船舶制造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