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鐵二院系統籌劃,不斷開拓奮進,搶占技術制高點,加速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大交通領域的深化應用。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通過構建工程三維模型,同時引入時間維度,實現從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建設到運營維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堪稱工程建設行業的第二次革命。借助BIM技術的可視化、協調性、參數共享、數據集成等特性,可以更加直觀、高效地對項目全過程進行分析控制和管理。
中鐵二院以下屬土建一院為代表,組織力量對BIM技術應用現狀、BIM正向設計應用目標、BIM正向設計管理政策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形成了“推進BIM技術應用相關工作的策劃”,策劃中基于中鐵二院BIM應用框架,制定了院級2020年近期計劃和2025遠期計劃,計劃中包含硬件基礎、教輔培訓、設計競賽、考核指標和獎懲標準等內容,以此作為推進BIM技術應用和落地的政策保障。
中鐵二院土建一院BIM團隊在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基礎上,總結經驗并研發了橋梁、軌道等BIM正向設計軟件,致力于打造高效的站前專業智能設計系統。目前橋梁BIM正向設計軟件已完成常規簡支梁和連續梁設計模塊,軌道BIM正向設計軟件已完成有砟軌道、CRTS雙塊式無砟軌道以及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設計模塊,后續將不斷完善設計功能模塊和其它專業BIM正向設計軟件開發,形成統一完整的站前專業BIM正向設計平臺,以先進的手段鋪平BIM正向設計之路。
早在2013年,原中國鐵路總公司就將中鐵二院土建一院負責設計的滬昆高鐵北盤江特大橋確定為鐵路橋梁BIM應用示范項目。在項目中設計團隊以BIM的思想和工作方式進行工作,尤其是專業內協同和專業間協同,設計相關信息通過BIM模型承載,該項目通過參數化建模實現了快速構建三維信息模型;通過BIM計算分析,實現了交界墩扣錨索系統優化;通過數字化預拼裝,提前發現設計中的差錯漏碰;通過四維模擬施工,實現了施工、施工工序優化和風險預判,極大降低了拱圈形成過程中高空作業風險。同樣,通過大瑞鐵路怒江特大橋和高黎貢山隧道設計BIM技術應用,建立了涵蓋項目設計、施工和運維全生命周期的BIM管理平臺,實現了專業間協同設計,提高了設計效率和質量,利用完善的BIM模型及預先施工模擬分析優化配置重點橋隧工程施工計劃和資金,解決施工難點,促其順利建成,同時為后期運維管養階段提供基礎數據平臺支持,為在后續項目中全面鋪開應用BIM技術打下堅實基礎。
在新形勢下,中鐵二院土建一院以寧淮城際鐵路為依托,正式開啟BIM正向設計。利用自主研發的站前專業BIM正向設計軟件,內強功能,外連接口,快速進行方案設計并按照設計規則自動創建BIM模型,基于BIM模型進行自動算量和自動出圖等應用,在寧淮鐵路正式施工圖交付中應用BIM模型,豐富圖紙內容,提高圖紙的可視化性,探索BIM正向設計應用的諸多可能。相較于傳統CAD手段,BIM技術在寧淮鐵路的應用既深化了設計,又大幅提升了設計效率、精度和質量。依托寧淮鐵路進行全專業的BIM協同設計應用實踐,將進一步發現和解決實踐問題,進一步探索和總結BIM應用經驗,形成適用于集團公司項目BIM正向設計應用的企業級指南和標準體系,積累全專業的BIM標準構件庫,最終創建鐵路工程BIM系統應用協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