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低溫調質處理—稍高于A1--A1+20-40℃點溫度預淬火及550℃-650℃*2--4h高溫回火。其體積小于退火狀態,再經常規淬火時可顯著減少體積和尺寸膨脹程度。
⑵消除應力回火—精密模具在精加工前進行除應力回火(530—550℃或680—700℃*2min/mm、爐冷至400℃空冷),消除冷加工殘余應力,減少淬火變形量。
⑶薄弱部位的防護—對模具易淬裂、翹曲的部位用石棉繩或石棉板進行包扎、填塞;對易脹縮的方向,外加剛性支架、拉桿、預留工藝墻等結構強化措施;鉆銑工藝型孔使型腔形狀勻稱化,加塞熱平衡型芯、板塊改善降溫均勻性。
⑷合理選擇淬火加熱工藝—在淬火加熱過程中的受熱均勻性、裝爐的方式對淬裂及變形有很大的影響。加熱工藝的要點;在鹽浴爐中可用靜態加熱、局部加熱、多次加熱、合理吊掛及避開電極等,在箱式爐中可用合理放置、裝箱架空加熱或快速加熱等。另外,根據不同鋼號和冷卻方法可用低溫或高溫淬火工藝。
⑸合理選擇淬火冷卻工藝—根據模具型腔的形狀和易裂部位狀態可用空氣預冷、局部預冷、恒溫預冷、合理使用淬火介質、合理的冷卻操作、分級淬火、冷--熱浴復合分級淬火或整形淬火等工藝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