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枝德為人爽朗,童心未泯,愛動腦筋,30年前曾于臺南后壁自宅旁打造一間樹屋,有客人來時,他便親自導覽,帶著訪客爬上爬下,體驗這會呼吸的房子,并感受他自創“樹根腳底按摩器”的威力。
這便是廖枝德。他畢生從事的工作須嚴格遵循尺寸與工法,他卻有辦法用榕樹的主干作為梁柱,廢物利用,就地取材,隨性蓋起樹屋。
廖枝德造屋功力有多神?沒人說得準,但他手藝靈巧,許多工具都自己DIY,包括榫頭、刨刀、量角器,還有一張俗稱“撿齒仔”的磨鋸村,都出自他的巧手。
2000年退休后,廖枝德到處受邀講學,連國中小學的鄉土教學也不愿推辭。受兒子廖志祥鼓勵,更開始制作建筑模型,廖志祥說,“對父親來說,那是凝聚他半世紀以來的智慧,這帶給他無比的成就感。”廖枝德則說,“他們知道我閑不下來,就說不如來做小間厝,動腦又動手,既可消磨時間,又能防止老年癡呆癥。”
廖枝德像堆積木一般制作這些建筑模型,一動手便停不下來,多年來已累積數十組傳統建筑模型,目前正在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的“技高藝卓特展”,就可親睹國寶大師的珍貴手藝,展期至7月26日止。